×

焦点访谈:“糖浆”也应“按需进口”,从糖管理

收藏

  2019/20榨季的前半段,糖市过山车式的行情再次演绎了“冰火两重天”。2月份以来,受新冠疫情及原油价格重挫的双重影响,国际国内糖业牛市梦碎,价格重回低点。低糖价与低油价的博弈对全球糖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持续、动态的影响,让原本明朗的基本面变数增多,国内糖业发展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食糖贸易救济政策、持续高压严打走私、进口糖自律管理等系列措施像一道防护堤,为我国糖业的升级转型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液体糖”(即“糖浆”)进口量不断增多,迫使这道防护堤打开了一个危险的闸门,极有可能导致产业各方努力维持的大好形势不复存在。

  根据海关相关规定,凡在商品编码17019000项下的糖类产品进口全部适用于我国食糖进口的关税政策,而非此项下的糖类半成品、伴生品则可根据商品所属的税号编码或贸易协议享受低关税甚至免关税进口政策。而“糖浆”这一进口商品则归属于17029000项下,可享受零关税或8%的最惠国低关税政策,进口成本极低,致使其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国内糖价及食糖消费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糖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在全球经济下滑导致消费萎缩、国际糖总产量易增难减,原糖价格或将长期处于相对低位的大趋势下,国内食糖产业再次承压,而“糖浆”的进口优势则不断扩大。数据表明,从去年4月份以来中国的糖浆进口就开始逐渐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海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进口了9.2万吨糖浆,据悉4月份进口了12万吨糖浆,2019/20榨季截至4月29日,累计进口糖浆总量已达38.3万吨。按照糖浆0.75的含糖度测算,糖浆进口增量替代国内食糖消费量已经高达28.9万吨。如果糖浆进口得不到有效遏制,整个榨季糖浆进口增量替代国内食糖需求量将高达40万吨以上,且未来仍将保持上升趋势。(数据引用《糖浆进口激增改变国内食糖供需结构 行业仍需政策呵护》一文)

  因此,我国糖业上下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和清晰的认识。以下,是糖业各方代表对“糖浆”危害产业的一些看法,从这些观点中可以发现,中国糖业界迫切希望国家能对“糖浆”进口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将“糖浆”的进口及使用尽快纳入我国食糖“总量平衡”的统筹规划中来。

  加工糖企业:“自律”是全行业人士的共同责任

  从历年的糖价看,国际糖价低于国内糖价的时间长,高于国内糖价的时间短,进口利润长期存在。而我国自产糖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进口糖已成为国内食糖供应不可或缺的补充。但大量的、无序的进口糖对国内食糖产业的伤害是有过经验教训的,因此加工糖企业自律管理、有序可控的进口是国内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加工糖企业应有的企业责任和行业担当。但是,“糖浆”不受管控的进口,对糖业造成的冲击和危害则表现得更快速更明显,一是完全没有加工期,进口即可用;二是直接使用没有加工环节,成本更低、对国家与行业的贡献更少,至少没有新的就业和创税机会。因此,必须尽早对“糖浆”进口进行管控,避免其对产业的危害进一步加大。

  制糖企业:生产端的“降本增效”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产糖由于土地资源、生产技术、人力成本等各种原因,生产成本一直高于国际主产糖国,基本上没有国际竞争力,极易受到进口糖、特别是走私糖的冲击,而糖浆的进口成本更低。据了解,2019年从泰国进口的“糖浆”均价是0.36美元/千克,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均价是0.41美元/千克,可享受零关税或最惠国进口8%关税,增值税率与白糖一致。更可怕的是,“糖浆”不属于进口自律商品,对其进口的量与时间均无法预计和管理。一旦无序大量进口,用糖企业使用便宜的“糖浆”产品,那相当于国门大开,不可计数的进口糖以液体的形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广良种良法,努力开展技术革新以实现“降本增效”的措施定将难有成效, “国产为主,进口为辅”的食糖自给战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用糖企业:长期看,“糖浆”的低成本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糖浆”最大的优点是性价比高,缺点也很明显,“糖浆”的保持期非常的短,一般在1-2个月,进入夏季受高温影响更难保存,对于需要大量备货、库存周期较长的企业并不适用。从目前看,用糖企业对“糖浆”的用量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企业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产品。使用“糖浆”来代替白糖虽然短期对企业降成本的效果很明显,可从长期看,就相当于大量保质期不稳定的低成本进口糖在使用,一是可能导致备货辅料的损失,二是将使国产糖的量出现萎缩,最终导致用糖的实际成本由国际糖说了算,未来企业的发展会更为被动。

  糖市分析师:“糖浆”进口迫使榨季平衡表重估

  前两个榨季,受益于进口糖总量可控、走私糖急剧减少的利好支撑,国内供应形势快速好转,糖价重归上涨。今年,国产糖量与进口量也基本明确,供应端是清晰的。但受疫情影响,消费量能否达到榨季初期预计的1450万吨尚未可知,目前已有部分机构将消费量预估数下调50-100万吨。如果“糖浆”进口量不能得到控制,在本榨季对白糖消费的替代达到40万吨左右,榨季供需表将由基本平衡转为过剩。当然,是否真的过剩,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后期消费能否启动并增加。

  流通企业:大量销售、使用“糖浆”将破坏糖业根基

  对于中间商、流通企业来说,销售白糖承担着价格、在途、库存、帐期等各种风险,还不一定能赚到钱。而“糖浆”价格低,好卖还容易获得利润,对企业而言何乐而不为呢。可一旦下游企业大量使用“糖浆”,流通企业大量销售“糖浆”,上游制糖企业又只能全面亏损。亏损的糖企无法在种植、生产等环节增加投入以提升产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业发展将陷入恶性循环中,长期以往将破坏糖业的发展根基。因此,虽然“糖浆”的进口、销售和使用是合法的行为,但有悖于糖业整体利益,不利于糖业的可持续发展,虽合法但不合理,应当加以管控,使其与糖业整体利益一体化,成为合理又合法的行为。

  糖业协会:“总量平衡”、从糖管理是 “糖浆”进口的根本解决办法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我国制糖行业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前十个榨季我国食糖均产不足需,但在这样的供求形势下,我国糖业依然陷入困境,可见“总量平衡”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将国产糖、进口糖(原糖、成品糖、预拌粉、糖浆或者糖水等其它形式的糖产品)、国家可能的储备投放量均列入可供应的总量中以供求平衡原则进行管理,实行以需进口。并且,所有的糖及糖的半成品、伴生品进口都应该严格从糖管理,统一按照1791000的税号增收相关税费。

  在中国糖业各方的广泛要求下,中国糖业协会、广西等各省(区)市糖业协会已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了建议和报告,恳请国家重视“糖浆”进口对国内食糖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尽快制定“糖浆”进口的管控措施,将“糖浆”进口纳入总量平衡的管理范畴,对“糖浆”产品按照等折糖率进行从糖管理、从糖计税,以维护中国糖业来之不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局面。

Baidu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
Baidu
map